|
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基本概况 > 苍南交通通信

苍南交通通信

关键词:苍南,交通通信,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苍南县人民政府,苍南县志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www.zjcnx.com/bendi/
  • 感谢 cangnan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2311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 
交通的历史与现在
 
【民间道路】:
【古道】     也是古时官道,沿途曾设有公馆和铺司。在今苍南境内有古道两条,一是横阳古道,一是南港古道。始建年代均无考。
  横阳古道:自平阳县万全仙口(原为港口,现淤积)至蒲门。途经蒲歧、头沙、二沙、三沙、四沙、墨城,越山过塘外,达江口北岸,渡横阳江(今鳌江)至江口南岸(今龙港),经象岗、刘店、方良、章良、二河缪家桥、芦浦、宋家港、马鞍桥、灵峰、黄家宅,入多乡卫城,过城越梅岭,再经小岙、石塘、沙坡,再越后陇岭、双牌岭,过赤溪,越三步擂岭、车岭,过马站至蒲门。全路系石板砌筑。在横阳古道上,曾先后建有金乡、双排、蒲门等公馆,以便于往来官兵和商民住宿和用膳。至今仍是民间往来要道。
  南港古道:自昆阳(今平阳县城)南门至分水关。途经夹屿桥|塘边、垂阳、钱仓、东江,过萧江渡,经萧江街、杨梅庄、中平桥、黄坑、横渎浦、河口、灵溪、南水头、相公亭、柳杨、桥墩门、关帝庙至分水关。石板路面,宽有米余,除关帝庙至分水关一段系环山陡岭外,余均平坦。今除萧江至灵溪段尚存外,均已建为公路。
【乡道】     1982年全县乡村道路长1560公里,其中水泥路40条,共40公里。1984至1990年又修建水泥路45公里。乡村道路条条通向公路,形成陆上交通网络。
【矴步】    设于沟谷纵横、溪流交错的山区。1990年底全县有大小叮步101处,其中100米以上的有7条,50至100米的有7条,30至50米有21条,20米以下的有72条。最长的为碗窑乡叮步,建于清康熙年间,是桥墩去莒溪必经之处,长110米,165齿,有高低两排,以便行人相互让路。50年代后,溪流中虽修建一些过水路或公路桥,但叮步大多保存下来。
【凉亭】     民国时期,境内有亭榭46座,并对旧凉亭进行重建或修缮。古代路亭多为石木结构,民国时期大多为砖木结构,解放后重建或新建的路亭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。路亭主要供行人憩息,或供应水。较典型的有桥墩分水关的友谊亭(在本县与泰顺、福鼎交界处)和金乡的丰乐亭(在四街交汇处)。前者建于清雍年间(1723~1735),1979年重建;后者于明永乐元年(1403),1984年修建。
【公路】
【104国道苍南段】     自后林雅回经对务、灵溪、南水头、桥墩、大龙6个乡镇至分水关,共长24.9公里。原是渐闽线永(嘉)瑞(安)平(阳)公路的一段,民国27年(1983)2月建成试车,6月因日军侵华,当局下令破路为田。1954年10月按原线重新修复通车,1966至1969年间,陆续修整路面,并将沿线木质结构桥梁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梁。1983年,行车道加宽到9至12米,扩建桥梁17座,改建涵洞50处、3961米。1985年铺设沥青路面15.6公里,路面宽9米。
【省道】     南水头至霞关省道,自104国道南水头处接线,经观美、华阳、南宋、溪光、埔坪、矾山、坑门岭、马站、沿浦至霞关港,全长67.4公里,其中南水头至马站段县山岭线。工程于1956至1980年分四期完成,全线均是砾石基础,泥结碎石铺面。南水头至马站段路基宽7米,路面宽4.5米;马站至霞关路基宽6.8精密度,路面宽3.5米。全线有桥梁15座,共长333.7米,均为钢筋混凝土石结构,涵洞82道。属四级公路。
【县、乡道】     至1990年底,境内共有县道10条,总长183.9公里;乡道17条,总长106.4公里。县乡道均以民办公助的办法修建,除龙港至金乡、河边堂至钱库属三级公路外,其余均为四级公路。
【机耕路】       境内机耕路,绝大部分由群众自筹资金,国家给以少量补助建造。1990年全县有机耕路38条,总长158公里 。其中桥墩区为数最多,占全县时程的60%。机耕路建造 投资较少,而对偏僻山乡的交通运输,起着重要作用。
【内河航道】
  全县有大水河流154条,主要航道有江南运河、横阳支江、沿浦河、沪山内河、灵溪塘河等12条。
【江南运河】     发源于节荪湖山的自然河流,经历代开挖、疏浚而成运河。梁乾化四年(914)、南宋建炎年间(1127~1130)均有疏汉人浚江南河道的记载。自钱库分别抵达直浃河及江口,称北运河(亦分东渠、西渠),各水系相互沟通。其干线航道,北起龙港镇 ,经宜山、仙居、钱库、括山至金乡,今称龙金线。其主要支线,以宜山为中心,东可通缪家桥,西北可达直浃河,西可抵鲸头,西南可通望里,东可达巴秀艚,西可抵溪头;另有一线,自金乡经巴艚、缪家桥,可直抵龙港。正常水位时,河宽30米,最窄处14米,河底宽6至7米,属11级航道,可通航15吨级船舶。
【横阳支江】     为县内最大河流,由西横贯东北,与江南河网相通,为横阳江(鳌江)支流,故名。又因与北港(今属平阳县)南北相对,又称南港。民国《平阳县志》载:“南港三源,曰莒溪,曰平水溪,曰藻溪”。三源汇合后,通过朱家站水闸注入鳌江。江原长53.8公里,1973年疏浚河道,截弯取直为45.463公里,水深至10米,河面平均宽度80.11米。柳垟至灵溪,可通航20吨左右船舶。年客运量35万人,货运量3.5万吨。
【灵溪塘河】     亦称萧江塘河,源于小亭山东麓,通过灵溪镇控制闸,汇入横阳支江,出萧江陡门入鳌江,全长10.9公里。1955年全面疏浚,拓宽河道,河道宽度44.71米,通航槽宽度30米,水深10米,可行驶10吨级木质船。
【沪山内河】    又名凤溪、洛溪、状元溪。发源于玉苍山北麓,通过南水头,汇入横阳支江之水,经浦亭、凤池=沪山,出夏桥水闸注入鳌江,全长12.21公里。1973年全线驳坎并疏浚,平均宽度27.89米,正常水位3.12米,平均水深1.37米,通航0吨船舶。
【沿浦河】     原名蒲江,西源出坎门岭,经马站与东源(出铁场)水汇合后,南下魁里,经新桥出沿浦陡门入海,全长25公里。枯水时水深仅1米,近年上游已成浅滩,魁里心下尚可行船。
【渡口】
  1990年全县有渡口17处.自鳌江溯流而上至直浃河,有龙江、方岩、新渡、直浃河、新塘5个渡口。横阳支江原有对口、新央行、流石、古港、观美5处渡口已建有桥梁,尚存凰浦、林陈、麟头、三峰、双树、过港、桃湖7处渡口。另外还有南关、顶海、下海3处渡口。较为重要的渡口有:
【方岩渡】     古名安澜渡,立于不败之地 鳌江下游龙港镇 方岩村北首,北岸是平阳县鳌江镇,两岸相距350米。清同治七年(1868)募捐,两岸建有石砌码道,南岸马道长70米,建有方岩亭,供旅客憩息待渡。每渡以10人为限,每人渡资3文,夜间8文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,改用木质机动船渡运,两岸码道也多次加宽加高。1984年起由苍南县渡运公司经营。1985年建造两岸浮动码头, 同时建造3艘300客位钢质渡轮用于渡运。
【桃湖渡】    又名竹排头渡,宋时已有。位于横阳支江上游观美乡,两岸相距500米,1990年有渡船上艘,渡工2人。
【龙江渡】    原名平安渡,位于鳌江下游江口,江面宽约400米,是横阳古道上的第一渡,元大德十年(1306)修。北岸建有石门。明弘治四年(1491),知县王约在渡口设官船,雇渡夫4名,给以工食。清康熙十七年(1678),在南岸用长石重砌码道50余丈。五十七年十二月十八日大风覆舟,溺死50余人。乾隆年间,知县何子祥置大船4艘,分泊两岸,雇渡工4名,负责注运。乾隆三十二年(1768),陈淑兰等在南岸置厢房六间,床榻俱备,名便民房。1949年后,仅靠两只“马龙”摆渡,1965年改由木质机动船渡运。后多次拨款修建码道,1990年两岸码道各长80米,宽3.2米,有12吨渡船3艘,日 渡千余人。
【霞关渡】      是霞关至南关岛的海上渡口,海面宽1000米。明、清时为便于驻守官兵入来,在此建渡。新中国成立后,渡口由渡工经营,日渡数百人。渡口两岸各筑码道一条,霞关码道长170米,宽5米;南关岛于1983年改建新码道,长150米,宽6米。
【港口    码头】
  苍南海岸线和鳌江南岸(直浃河至海口)共有交通港口7个,码头泊位95个,其中属交通部门管辖的有88个。
【龙港港】    航道为鳌江下游感潮段,属浅海不规则半日潮,最高潮位6.34米,港内风浪小。江南宽600米左右,河床断面稳定。出海航道17公里,其中内航道5公里,外航道12公里,。一般水深0.7至1.5米,内航道的凹岸,水深可达3至4米,千吨级海轮需候潮进港。港区有货运、运渡、专用盐业、用木材专用等码头计21座,其中龙申客运码头和龙港一号码头停靠能力,分别可达1000吨和500吨。
【霞关港】    港区长1.5公里,最宽处0.8公里,面积0.97平方公里。主要航道是大门,水下有石质栏门坎,宽10米,长约300米,水深7米以上。港内最深处达16米,潮流缓慢,海底平坦,高潮位时,主航道可通300吨级船舶,一般可通千吨船舶。霞关也是避风良港,台风季节或渔汛旺季,常有数百只船舶来此停靠。港内建有两个300吨级的水产专用码头,各长30米,宽15米,前沿水深3米,系钢筋混凝土板与浆砌石混合结构,岸边还建有700多米长的混凝土沿海大道。海运可达温州宁波、上海、广州、厦门和等地,1990年吞吐量19万吨。
【巴艚港】      港口宽2.5公里,长4公里,面积10平方公里。水深1.5至3米,船舶候潮进港,可泊800吨以下船舶。巴艚港是江南三区物资转运集散地,江南内河航线在此汇合;外海运输,北抵宁波、上海,南达福州、泉州。1990年吞吐量5.5万吨。巴艚港与内河仅一坝之隔,原来船舶过坝靠人力拉纤,20多吨的船舶要七八十人拉,一天只能通过10余艘小船。1983年兴建升船机,船舶过过坝只需3分钟,最大过船能力30吨,平均日通过船舶50余艘。
【赤溪港】     长3.5公里,宽0.1至0.9公里面积2.7平方公里。潮落时航道水深仅2至3米,潮流时方可通航。东首2公里处的中墩码头,于1985年由农民集资修建。平台长40米,宽20米,可供200吨级船舶靠埠作业,配有80平方米物资仓库,县内一部分明矾在此出口,年平均吞吐量2.85吨。赤溪港还建有小码头,小型船舶可通往大渔、龙沙等地。
【大渔港】    是苍南县最大海湾。湾口长1.08公里,口宽8.9公里,港口水浅处0.5米,深处5米,可泊500吨级以下船舶。
【沿浦港】     宽3公里,湾内伸入6公里,面积19.35平方公里,水深2米。港湾逐年淤积,有四分之三面积已成涂滩。低潮时,水深仅0.1至3.6米。
【炎亭港】     湾口伸入1.5公里,宽0.9公里,水深1.3至3.1米,最高潮位5.76米。1985年港区建成冷库码头,码头前沿水深1米,全长400米,这工业废水,有200吨泊位3座。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 苍南电信
 
    ----分营以来,苍南电信局在省市公司及县委、县府的正确领导下,认清形势,解放思想,抓住机遇,开拓进取。坚持"两手抓、两手都要硬"的方针,在改革中求发展,在发展中不断深化改革,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,全县通信呈现持续、快速、健康发展局面,建成了设备新颖、技术先进,大容量、数字化,业务种类齐全的现代化通信网,走出了一条适合苍南县情的高起点、高技术、高效益的发展道路.
--------通信能力成倍增长。交换机总容量达36万门,比98年18.62万门翻了一番;主线普及率由98年的7.3线/百人到现在的16.92线/百人。公用电话普及率达4部/百人。
   ----通信网络不断完善。全县有灵溪、龙港、钱库、金乡、宜山、马站等8个母局和桥墩、矾山等29个模块局及64个接入网点。全县36个乡镇全部了实现交换程控化、传输数字化。
   ----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。贯彻"用户至上,用心服务"理念,对内推?quot;首问责任制";对外实行承诺服务,开通"112"障碍自动受理系统;"114"、"180"窗口实行文明、限时应答服务;营业窗口创星级服务。实施"112提速"、"窗口亮丽"、"用户满意"等工程,开通大客户"绿色通道"。服务管理工作走上了制度化、规范化、标准化。 
    ----苍南电信的超前发展,为全县经济建设及对外开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。苍南电信的通信能力、技术设备、企业管理、经济效益和精神文明建设等都跃上了新的水平。一个高速、大容量、安全可靠的苍南现代化信息港架构正在形成。
 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18911648573 传真:18911648573 邮箱:627527792#qq.com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