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基本概况 > 苍南人文历史

苍南人文历史

关键词:苍南,人文历史,名人,历史,姜立夫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苍南县人民政府,苍南县志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www.zjcnx.com/bendi/
  • 感谢 cangnan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3375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 
苍南历史名人
 
【姜立夫】 (1890一1978)学名蒋佐。苍南人。毕业于杭州省立高等学堂。1911年赴美国留学,先后获加利福尼亚州柏克来大学理学士、哈佛大学研究院数学博士学位。1920年任南开大学数学系主任。19341936年赴德国进修。抗战时期任昆明联大教授等职。1946年赴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进修,后任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所长。建国后曾任岭南大学数学系主任。中山大学教授,全国政协委员。著有《算学名词汇编》、《数学名词》、《圆和球的方阵理论》等。
 
【杨忠道】 (1922-)原籍苍南,1963年加人美国籍。1956年起,历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副教授、教授、数学系主任。发表论文20余篇。1962年出席在美国举行的国际数学学术讨论会。1979年曾应复旦大学邀请,回上海讲学。
 
【李锐夫】 (1903一1987)苍南人。教授。1929年毕业于中央大学数学系。1945年至1948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进修。曾任重庆大学、复旦大学等校教授。建国后,历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、副教务长、副校长,上海市高等教育局副局长,上海市数学学会第一届理事长,民盟第五届中央委员、上海市委副主任。第五、六届全国人大代表。长期从事数学教学与整函数及亚纯函数研究。著有《复变函数论》。
 
【林景熙】 (1242~1310)  宋末诗人。字德阳,一作德□,号霁山。温州平阳(今属浙江)人。咸淳七年(1271)进士。受泉州教官,历礼部架阁,转从政郎。宋亡不仕。元朝西藏僧人杨琏真伽挖掘宋帝陵墓时,林景熙收拾遗骨,葬于兰亭,植冬青树为标志,作《冬青花》以抒忠愤。他教授生徒,从事著作,漫游江浙,因而名重一时,学者称"霁山先生"。

   林景熙论诗主张"诗文归一"、"根于性情"。其诗多哀国怀旧之情,如《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》:"偶伴孤云宿岭东,四山欲雪地炉红。何人一纸防秋疏,却与山窗障北风!"触景生情,借景写怀,沉郁苍凉,感人至深。七古《读文山集》则悲壮激楚,正气凛然,如结尾写道:"书生倚剑歌激烈,万壑松声助幽咽。世间洒泪儿女别,大丈夫心一寸铁!"《宋诗钞?白石樵唱钞》引宋末方逢辰评:"诗家门户,当放一头。"
    所著《霁山集》5卷,元人章祖程注。《知不足斋丛书》本作《霁山先生集》5卷,卷首1卷,拾遗1卷。有1960年中华书局排印本。《宋代五十六家诗集》中有《白石樵唱集》1卷、清宣统石印本。
 
【刘绍宽】 (1867―1942)字次饶,号厚庄。平阳人。清末拔贡,曾任龙湖书院山长,温州府中学堂监督。民国成立后,曾任《平阳县志》总纂。后任浙江第十中学校长,平阳教育会会长,平阳县议会议长、图书馆馆长、征辑乡哲遗著委员会副主任。著有《厚庄文钞》、《诗钞》等
 
【苏渊雷】 (1908─1995)名仲翔,号钵翁。苍南人。华东师范大学教授。1926年参加革命,领导温州学生运动,被囚七年。师范毕业,刻苦自学,在古典文学、史学、哲学、佛学诸领域均有建树。曾任中国韵文学会顾问、中华诗词学会顾问、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、全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、上海佛教协会副会长、上海楹联学会会长、上海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。主要著作有《易学会通》、《经世文综》、《学思文粹》、《李杜诗选》、《白居易传论》、《读史举要》、《五灯会元》点校、《苏渊雷文集》等。
 
【谢云】 (1929一)原名盛培。苍南人。编审。中国线装书局总经理。中国书法家协会秘书长,中国出版者协会常务理事。著有《谢云书法作品集》、《谢云书法集》、《当代名家画谱》主编。发表书评及诗歌共500多篇(首)。
 
【谢承权】 (1883~1968),字昌彝,号志铭,三大庙村(在江山乡)人。出身农家,在私塾中以聪颖好学见称。入县学堂,后辍学任教,暑假便从事农耕。深感欲有益家国,须从实业着手。宣统元年(1909)考入省立甲种蚕桑学校,旋安徽天长乙种蚕桑学校主任。著有《饲育春蚕日记》,受当局嘉奖。民国6年(1917)后,任永嘉乙种蚕桑学校教务。又回故里,自建原生蚕种场,改良蚕种,招收生徒,并向邻里推广种桑养蚕,前后历20余年。晚年仍从事体力劳动,保持艰苦朴素本色。
 
【郭心崧】 (1897~1979),字仲岳,张家庄(在括山乡)人。早年深感“清廷腐败非推翻不足以救中国”,省立第十中学毕业后东渡,入日本帝国大学经济系,获学者河上肇赏识。归国后,在上海创办《孤军》杂志,评价各家经济理论,撰述中国经济建设之道。后南下任教广东中山大学。北伐后转南京中央大学,任考试院参事、交通部参事室主任。民国21年(1932)调任邮政总局局长。当时我国邮政、海关等主权均受制于英人,为了收回主权,建立中国邮政制度规章,敦心崧多次折冲交涉,擘划筹谋,始取得成功。抗战中又为维持邮路畅通而竭尽心力。战后任驻日代表团文化参事,后任教于东京大学,退休后病逝于东京。
 
【陈孝先】 (1901~1980),字 。藻溪人。民国9年(1920)于温州甲种商校毕业,就读于武昌商业专校预科。又转上海圣约翰大学英文专修科,毕业后,在灵溪吾南高等小学教英文。19年赴西北,先后任甘肃省民政厅视察员、财政厅秘书、青海省财政厅秘书、甘肃民乐县县长(创办县内第一所女子中学,还自费办回民浴室)、陕西省会计处专员。在西陲20年,依然两袖清风。解放前夕,与邵力子商讨后,决定留在大陆。回乡时衣履破旧,经济拮据。1951年秋回避土改斗争,潜逃成都长子处,1954年回乡投案自首,任县政委员。1957年肃反中被划为历史反革命,在丽水劳动教养3年。1960年释放,1978年平反。
 
【孙阿茶】 宜山区素称“土纺土织之乡”,1949年后,机械纺织业发展,土产纱、布滞销。从事纺织业的人遂改革纺具,收购棉布角料轧为棉纤维(俗称“开花”),织成再生布。江山乡新河村妇女孙阿茶(1912~1981),45岁丧夫,原靠做小买卖过日,1973年,与村人孙邦呈等改革开花机,将腈纶角料开花,经多次试验后成功,又经孙阿茶以改制的手摇机纺成“再生腈纶纱”,受到顾客欢迎。遂在新西河村桥头摆摊专售腈纶双股与腈纶毛线。人称为“第二个黄道婆”。从此宜山区纺织户家家仿效,土纺土织又有了转机,开拓出新路。到1981年,年产腈纶纱达2300多万斤,产值几达1亿。是年8月孙阿茶病逝,纺纱户停纺1天以志哀,周围近千男女列队前往送葬。
 
【林志标】 (1905~1982),乳名志荣,七河村(白沙乡)人。出身贫寒,在温州师范及泉州培元中学读书时,仅靠助学金自给。民国20年(1931)在温州崇真小学任教。第三年,以能讲英语得到实业家吴百亨赏识,聘为百亨乳品厂技术员。虽未受过炼乳专业训练,却能刻苦钻研,借鉴先进技术,解决了乳品中“脂肪游离”问题(这是国际上公认的难题),使百亨脱脂练乳打入国际市场。民国34年起任百好炼乳厂副厂长。解放后,被选为瑞安县人大代表、县政协常委。1958至1981年,4次主办全国、省乳品技术训练班,自编讲义,解答疑难。“文化大革命”中被批斗,扣上历史反革命帽子,下放授炼乳经验,由其子林希化华笔录,一年完成,后经学生张仕楷编成《炼乳生产基本知识》出版。
 
【卢伯樵】 (1907~1985),原名兴柯,卢处村(属江山乡)。自幼聪颖好学,14岁时,由我国著名数学家姜立夫亲自选送天津南开中学学习,在4年中学完原定6年课程,并考取全额奖学金,进入当时唯一一所中国人办的医学院——北洋医学院学习。30年代初毕业后,先后在苏州博习医院、北平协和医院任眼科专科主任及南京中央医院主治医师、杭州笕桥中央身穿学校首席医师。后应何香凝邀请,兼任浙江春晖中学校医。抗日战争期间,在南京自行开业。曾多次参与救治被捕的抗日志士。抗战胜利后,积极参加重振中国医学事业,为全国医学会首批会员之一。还筹建和主持中华眼科医学会,为中外眼科交流合作作出贡献。同时兼任铁路医院院长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任军学院、南京第三人民医院眼科主任,1965年患心脏病退休,1985年逝世。
 
【池方日】 (1915~1988),水门村(在沪山乡)人,民国27年(1938)参加革命时改名朱敏中。7月,参加浙、淞、沪游击三支队,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抗日战争初期,任该支队指导员兼路南区委书记。29年10月,任江杭五支队教导员。30年12月,任新四军苏中一分区高家独立团组织股长。次年,任该团政治处副主任。32年3月,任中共苏浙军区独立团政治处主任。解放战争中,任华东野战军六纵队组织部副部长、华东野战军十六族四十八团副政委兼主任、六纵十七族四十九团政治委员。解放后任空军第九师政治部主任。1954年5月任空军六航政委。1963年被授大校军衔。1964年7月任十六航校政委。
池方日一生参加过著名的黄桥战役、天目山战役和苏北地区战斗,还参加过莱芜、孟良崮、淮海、渡江等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。荣获过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。在长达50年革命生涯中,出生入死,多次受伤;在“文化大革命”中又备受摧残。1980年10月以副军职离休,1988年病逝。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18911648573 传真:18911648573 邮箱:627527792#qq.com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