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辖区导航 > 沿浦镇

沿浦镇

关键词:沿浦镇,苍南沿浦,沿浦镇人民政府,紫菜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沿浦镇人民政府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www.zjcnx.com/bendi/
  • 感谢 cangnan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3700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  沿浦镇距苍南县城30.8公里,东与澄海接壤,南向沿浦港的广阔海涂,西连福鼎市和蒲城乡,北邻马站镇。陆地面积34平方公里,海岸线长25公里。有耕地面积11244.5亩亩,人均0.52亩;林地(荒山)31000亩,人均1.45亩。全镇辖19个行政村,一个制盐场,共5467户,21364人。
  沿浦镇自然条件优越,东部为丘陵山地,北部是马站平原,西邻高山,南属滨海涂地。海水浓度高,拥有取之不尽的制盐资源。78省道、马云、马沙公路经过镇境,提早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。沿浦港航运可通福州、温州等地。
  民国21年(1932年),始建沿浦乡。建国后,1950年6月,在今镇境内成立沿浦乡、云亭乡。1952年6月,增设福森、岭尾二乡。1956年3月撤销福森、岭尾二乡。1961年10月,改称沿浦人民公社。1992年5月,云亭乡并入沿浦乡。1993年,沿浦乡改为沿浦镇。
  近年来,沿浦镇委、镇府致力发展效益农业,着重产业结构调整,积极推广优质农副产品和海水产品品种,实施科技扶贫战略,取得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阶段性成果。
  沿浦的盐业生产历史悠久。明洪武八年(1375),天富南监盐课司在沿浦建筑海塘,开辟盐田,为全县盐业生产基地之一。有盐田1350亩,1994年盐产量达到3299吨,2003年的盐产量降至2050吨(41000担)。
  沿浦镇充分利用山地资源,发展名、优、特产品为重点的生产基地。着重抓好紫菜养殖、围塘混养,浅海贝类、深水网箱,优质水果、蔬菜生产,蘑菇基地、马蹄笋园,大麻鸡、食草山羊等五类十大基地建设。经济林种植面积发展到5278亩,其中四季柚3000亩、优质水果750亩、杨梅500亩、白毛茶600亩。蘑菇栽培面积达300万平方尺;年饲养大麻鸡20万羽。
  现有蔬菜基地2500亩,高山蔬菜基地1500亩,榨菜基地3500亩。镇委、镇政府围绕“渔业增效、渔民增收、渔区稳定”这根主线,按照“科技兴渔、产业强渔、配套扶渔、依法治渔”的思路,1.3万亩紫菜基地及产品通过省、市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产品质量认证,并被批准为温州市十佳绿色农产品基地;成功申报了“中国紫菜之乡”国字号品牌;1500亩海带养殖基地通过市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;深水网箱大黄鱼被农业部农产品监测中心鉴定为合格产品,“食无忧”工程方兴未艾。深化海产品加工,提高附加值。以镇农综站为依托,由民鑫紫菜专业合作社牵头创建了一家上规模的紫菜加工厂,并注册了“莱维”牌紫菜商标,这个加工厂的建立,推动了紫菜产业的发展。促进企业上规模、上档次。昌盛蔬果食品有限公司,年产保鲜蘑菇500吨,生产“迎春”牌紫菜50吨,年总产值800万元,创利税50万元,同时全镇10家中型紫菜加工厂效益也相当明显。以制鞋业为主的外出务工大军队伍继续扩大,据估计外出半年以上从事制鞋的就达10000多人,在温州的塘下,广东的东莞,佛山的南海都有沿浦人创办的皮鞋厂,在华夏大地各个皮鞋批发市场都有沿浦人的身影,年收入可达6500多万元。
  据统计,2003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3009万元。其中农业总产值8554万元(渔业收入6219万元),工业总产值1916万元,其它产值2321万元。沿浦湾有滩涂2.7万亩,可养殖面积1.91万亩。海产品有鱼、虾、贝、藻四大类,总养殖面积达1.88万亩。其中有虾塘3000亩(混养青蟹500亩、梭子蟹800亩)、缢蛏2100亩(其中虾塘混养1000亩)、贻贝250亩;紫菜养殖面积1.3万亩;海带养殖面积1500亩;深水网箱水体1.2万立方米;传统网箱1050只。

  2003年,教育、文化事业发展较快,经撤并组合,全镇有小学5所、33个班级,在校学生1250人;初级中学、辅导小学各1所,初中18个班级,在校学生943人,教职员工达到124人。以创建“东海明珠”工程和“金海岸”文化工程为契机,占地500平方米的镇文化站综合楼已申报立项。卫生院、广播站、电视差转台等文化设施逐步完善,文化市场正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。

 

沿浦镇2009

 

养殖业  2008年,沿浦镇大力推进渔业产业化、名优化进程,扩大名优水产品养殖规模,提高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整体效益。主要抓好紫菜养殖、深水网箱养殖、围塘养殖、蛏子养殖以及紫菜育苗,培育推广条斑鱼、海参等优良品种,确保海水养殖产业的稳定持续发展。新购紫菜采收机5台,大大提高生产效率。针对紫菜大面积烂菜,积极寻求上级救济扶持,动员引导受灾对象临时转产,多方创收,恢复生产,走出困境。

 

种植业  2008年,沿浦镇落实扶持早稻种植政策,稳定粮食生产,积极引导推广粮食与其他经济作物轮作、间作,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能力。全镇完成早稻生产任务5800亩,达成粮食订单35万公斤。并按时做好农业综合保险工作,让农民吃下“定心丸”。

 

特色农业基地建设  2008年,沿浦镇向“一村一品”专业村发展。全镇形成了深水网箱养殖基地、万亩紫菜养殖基地、经济林基地和畜牧养殖基地等生态特色农业基地,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改造,努力促进农业增效,农民增收。全镇共新发展大棚蔬菜200亩,甜玉米210亩,优质西瓜180亩,新增了以生猪、肉鸭、肉鸡为主的养殖大户10户,其中樱桃谷肉鸭3户30000羽,全镇存栏畜禽数达到16.52万头(羽)。

 

扶持农民增收  2008年,沿浦镇苍南加利利食品有限公司年产值可达150万元,并带动70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。新发展“渔家乐”1家,农业专业合作社6家,农村个体经营户达110余户,常年外出务工劳力达5200多人。抓好惠民政策落实,全镇共发放粮食综合直补6.7万元,油价补贴20.16万元。

 

道路设施建设  2008年,沿浦镇完成78省道沿浦段改建征地拆迁任务,共拆迁房屋20间,其中强制拆迁3间,发放补偿款489万元。投资10多万元新建新塘新街道路130米、整修新兴街道路300米。完成大姑至鼻头连村道路及桥梁建设。全镇交通状况明显好转,极大方面了群众出行。

 

农田水利基本建设  2008年,沿浦镇抓紧仙岩尾“千库保安工程”和木林海堤加固工程,现两工程均进入工程扫尾验收阶段。加大对防汛工程的检查和治理力度,提高防御灾害能力。全镇采取筹资、投劳等形式共架设水管11公里,投入资金68万元,其中争取项目资金22万元,新修蓄水池3口,使山区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,同时着手实施“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”,对沿浦平原供水管网进行改造,提升供水能力。

 

改善农村环境  2008年,沿浦镇抓好“百十工程”,完成鼻头、界牌2村的整治村建设。结合省级生态镇和有关市县级生态村创建,进一步完善了镇村的软硬件建设。修建垃圾中转站1个,建设无害化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池2个,清运积存垃圾300多吨。健全镇环卫所职能,加强环卫监督管理,积极整治脏、乱、差,着力构建集镇整治长效机制,从根本上美化和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,极大提升了集镇整体形象。合理开发利用土地,严格村庄规划,积极推进南堡岭新村建设和岭尾等8个村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,努力促进新农村建设进程。

 

安全生产检查整治  2008年,沿浦镇加强对辖区烟花爆竹、消防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,深入开展安全生产“隐患治理年”活动,对存在安全隐患的,当场责令有关单位和业主进行了整改。扎实开展“十小行业”规范整治工作,确保食品药品安全。为切实消除重大安全事故隐患,及时启动新塘基督教堂D级危房迁建工程和李家井地质灾害点“万户避险工程”。认真落实“固房工程”,做好危旧房调查,全镇共排查出危旧房4985间。加强对动物防疫、森林防火、渔业生产等工作综合安全监管,确保全镇社会的安全有序。

 

社会维稳工作  2008年,沿浦镇全年共排调处矛盾纠纷3起,受理信访案件9起,其中上级交办案件8起,全部给予了答复。在处理10月21日发生的紫菜养殖与蛏子养殖的矛盾引起的群众性事件中,本着稳定大局,积极应对,热心疏导,进村入户切实做好村民解释工作。整个事态得到有效控制,有效地预防了矛盾纠纷激化。

 

救灾救济、低保五保、医疗救  2008年,沿浦镇完成农村低保复查扩面和农村住房保险工作任务,全年共发放各类低保五保款12.48万元,救灾救济款30.05万元,医疗救助款7.25万元,民政定补14.15万元。做好慈善募捐工作,开展为汶川灾区献爱心活动,共收到社会各界赈灾款220957元。精心组织实施“助残日”活动、农村低收入残疾人奔小康工程和白内障“复明工程”,努力服务残疾人。顺利完成14户农村困难户和2户残疾人建房任务。

 

农村合作医疗保险  2008年,沿浦镇参保人数13806人,参合率为65%。1至11月全镇共15152人次享受住院、门诊补偿,各类补偿总额计97.72万元,大大缓解了群众“看病难、看病贵”的问题。

 

基层组织建设  2008年,沿浦镇完成了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,共选出新一届村两委会成员122名,平均年龄45岁,高中以上文化程度31人。严格规范党员发展程序,共发展新党员12名,预备党员转正18名。慰问老党员33名,发放慰问金10900元。筹集党员关爱基金20300元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18911648573 传真:18911648573 邮箱:627527792#qq.com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